|
发表于 2022-9-20 09: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带BGM的博睿数据,形象地解释了自带流量的“数据链DNA”。这家公司正在走出数据中心,正在建立一套全新IT运维指标体系。DNA(DEM、NPMD、APM)解决方案集,已从代码到用户,全路径地打通了企业数据链,并将最终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可达”。
使命必达也有“甩锅”嫌疑
“以应用为中心已经过时。”博睿数据COO吴静涛直言不讳。过去20年中,企业“以应用为中心”构建IT体系,并因此创造了一套运维管理指标体系,例如99.999%高可用、全冗余链路、30分钟应急响应等。
上述指标体系看似使命必达,实则并不公平,甚至还有“甩锅”嫌疑。如遇投诉,运维工程师必然会一顿操作猛如虎,逐一查看数据中心各部件——网络丢包率,没问题;服务器CPU利用率,没问题;磁盘I/O等性能,没问题;应用调用逻辑,也没问题。
此时,运维工程师理就可直气壮地回答:“应用体验不佳,与数据中心无关。”这句话翻译过来,也可理解为“您所呼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即是用户不在服务区,不是我没有提供服务。
这就是典型的“以应用为中心”,或称是“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但应用性能或可用性下降,问题并不一定出在数据中心,这可能是CDN带宽被占用,也可能是应用程序代码本身就存在BUG。显然,仅围绕“应用可用”、“数据中心可用”的传统IT运维指标体系,已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已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中,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求。
如何以用户为中心
改变其实早已出现。
80后的叔叔、阿姨才用微信,才刷抖音。95后的小伙伴,只看QQ和B站,而且他们容忍度非常低,非常在乎应用体验。手指离开屏幕的一刹那,手机就应该有响应,如果三秒钟还没有刷新。对不起,他们就在想着携号转网、携款转户。
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些“没有耐心”的行为。网站加载速度每慢1秒,客户满意度下降16%,访问量下降11%,转化率下降7%。如果网页超过3秒无响应,57%的客户将会放弃浏览。
但想想也是好事,企业CIO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建立全新的IT指标体系。年底向董事局汇报,着重突出强调客户满意度、访问量、转化率均有大幅提升,而不去谈扩容了服务器、拓宽了网络带宽。
这就是主视角的换位思考——即从企业视角转换为用户视角;从“以应用为中心”改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从应用可用改变为服务可达;从“以数据中心为核心”转变为打通“云、管、边端”全路径数据链。
从代码到用户
此即为“数据链DNA”。
其实,所谓DNA,可总结为一句话:外事不决问DEM,内事不决问APM,网事不明问NPMD。
DEM(用户数字体验管理)DEM可监控前端APP、小程序、网页等应用的用户体验;
NPMD(网络性能监测和诊断)NPMD可实现网络传输的路径发现、异常发现、故障发现;
APM(应用性能管理)APM可实现对代码运行效率、SQL调用效率、PaaS API调用逻辑追踪,以及微服务的性能监控。
也就是说,相较传统AIOps智能运维概念,DEM、NPMD、APM三者紧密衔接,可完成从代码,到用户全过程,各环节的数据追踪和打通,“而且博睿数据不是拿着PPT造车,数据链DNA和服务可达也不会只是理念。”吴静涛说。
博睿数据于2020年登陆科创板,被称为“中国APM第一股”,但上市后的博睿数据,并没有躺平,其投巨资于研发,投巨资于打通数据链的每个环节。这才有了“数据链DNA”,以及其内含的七种武器:客户端拨测/SDK/反嵌JS、Edge/CDN节点主动拨测、云服务提供月报/定制测评、门户网页/首屏加载分析、NPMD网络性能管理、ADTD应用深度追踪、APM应用性能管理。
以每个客户为中心
不仅如此。
博睿数据不仅能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而且还能实现“以每个客户为中心”。6.18将近,女朋友花短暂的3个小时填满购物车,但男朋友却要花漫长的3分钟清空购物车(这里“花”,只计算时间成本,不算计经济成本)。
也就是说,同样在访问一个应用,后台的业务逻辑完全不同,这就需要“以每个客户为中心”。显然,传统IT运维思路对此无能为力,其将止步于微服务,因为服务器、交换机的数量都屈指可数,但没有人能对数以千计的微服务了然于胸。
其实,在云计算出现后,企业IT架构每年都在变化,尤其在微服务出现后,技术架构已经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此时,用户的每一次访问,都或将调用数以百计的微服务,而且数据流淌的轨迹也将不再清晰。
“数据链DNA”则可以做到“以每个客户为中心”,其可以拓扑出每个用户不同的应用逻辑,真实地看到每一次访问,调用的后台微服务和AP,更可看清代码的执行效率,以及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数据链DNA架构图】
博睿数据的想象空间
这还不是全部。
走出数据中心,打通“云、管、边端”全路径数据链不是目的,甚至构建一套“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可达为目标的IT指标体系,都不是博睿数据的最终愿景。在采集到不同环节的体验数据、网络数据和代码执行效率数据后,博睿数据最终将为用户构建完整的Dataview大数据平台。
当然,Dataview大数据平台将为博睿数据,打开更大的业务想象空间。基于Dataview平台,用户至少可形成两个业务方向:或者通过构建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打破“监控孤岛”,进行信息整合、特征关联,将数据形成可视化信息,呈现在企业面前。
还或者,用户可基于Dataview大数据平台,建立更贴近业务的BI体系,例如构建实时风控,反洗钱、用户画像模型。对此,吴静涛最后说:“实时数据的采集,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商业模式选择,更多元的数字化转型可能性。而博睿数据也最终将‘让IT运营更智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