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教网

搜索
查看: 94|回复: 1

科教兴国、财政投入与高质量发展—基于3E-CGE模型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4-19 18: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4年-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始终保持在4%以上,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23%,2021年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4%。但这一比重距世界平均4.3%和OECD国家平均4.9%的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更为明显。若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会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就业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泰达预测(北京)软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政策模拟与智能化分析系统”中的中国经济能源环境CGE(3E-CGE)模型对增加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进行模拟。




二、理论机制



图1 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增加理论机制
三、情景设置
随着国家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重视,公共财政向教育不断倾斜,本文分别对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增加10%、20%和30%进行模拟,分析其对经济、产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
四、结果分析
(一)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增加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将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国内需求扩张,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导致总进口的增长。教育经费增加,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技术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总产出的增加,出口量随之增加。国内需求扩张和产出的增长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社会总投资增加,最终实现促进经济的增长的目的,表现为实际GDP的增幅随着教育经费支出增加的幅度增加而增加。



图2 实际GDP变化情况
(二)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增加教育经费也会对各部门产出产生影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将有助于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增强基础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技术水平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实际增加值增加。当财政性教育投入增幅扩大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也随之增强。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加10%为例。一产和二产增加值(不变价)占比逐渐下降,到2030年,一产和二产的占比降幅分别为0.047%和0.07%;三产增加值(不变价)占比逐渐上升,到2030年,三产占比涨幅达到0.0835%。
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增加,更多人才和资源向三产流动,一产和二产增加值占比增幅逐渐减弱,三产比重增幅扩大,逐渐向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演进。



图3 三次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占比变化情况
(三)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国家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将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进而影响劳动者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和产出的增加。GDP总量的提升,各部门劳动力需求量增加也将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为例,制造业、建筑业、以及文化、教育和娱乐、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都将不同程度地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其中文化、教育和娱乐业中劳动力投入增幅较为明显。



图4 主要部门劳动力投入变化情况
五、政策建议
(1)国家层面强化政策制度储备,在保障国家教育投入的同时,通过政策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有限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明确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在确保全年预算足额落实的基础上,新增更多财力,提升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重,加大对各省支出责任落实到位的督导力度。对公共财政性教育支出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重点支出项目和支出领域,加强顶层设计。
(2)调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平衡区域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各地区教育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地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需要,投入教育经费,如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更加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区域劳动者素质,重视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加强在高精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投入,更多向城乡教育倾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产教融合。
(3)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加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和预算支出使用的监管力度。有效的监管制度也是提升教育经费绩效的有效途径,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和预算支出进度全过程监管。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宏观经济预测信息,请关注泰达预测官方微信公众号:经济预测与模拟仿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5-3-27 1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