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5
10
新手上路
编程也是,没有底层基础知识的支撑,就始终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无法深入分析问题的原理,容易在编程到道路上“走火入魔”,最终只能成为代码的奴隶。
想当年真相君本科期间没有人告诉和强调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或者是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导致在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些计算机核心课程上没太重视(编译原理真的太难了),课堂上听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自己又没去深入的学习理解,后来在一次次碰壁后幡然醒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重新学习,完全是计算机专业同学的反面教材啊。
所以,真相君真心建议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们,当发现专业学习进程中出现知识鸿沟,很可能是某些“先验知识”没掌握,或者之前的学习中忽略了,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弥补知识鸿沟,否则以后编程的成长之路可能会困难重重。
图灵奖获得者Pascal之父提出著名公式:“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数据结构远不止此,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如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表示。
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课程中的内容均有交叉,总有一些内容是还未学习的盲区,因此学习这些理论基础,需要及时回过头来重读当时还是知识盲区的内容,相信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C语言简洁、紧凑、灵活,功能强大,对操作系统和内存的精准控制,高性能的运行时环境,源码级的跨平台编译,是编程语言中无可替代的No.1。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我认为这是地球上最好的一份 C++ 编程规范,没有之一,建议广大国内外IT研究使用。”
"那怎么提高技能呢? 答案很简单, 通过不断的练习, 把那些低层次的问题都解决了, 变成不用经过大脑的自动操作, 然后才有时间和脑力来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
真相君发现有些人喜欢将设计模式挂在嘴边,甚至极力吹捧设计模式。在面试中很多面试官也喜欢问到设计模式,真相君当初校招的时候为了准备面试,特意买了相关的书,说实话当时看的似懂非懂,虽说各种设计模式各有应用场景,但大多没法领悟。随着工程代码量的积累,再重读设计模式当初的很多困惑都不复存在了,甚至有“本就应该是这样的”之感。
总之,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太过于缤纷多彩,还有很多方向没有提到,总有一种是你的菜。需要强调的是编程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需要打基础、学理论的时候,不要过早过多的将时间投入到应用开发上,尤其是在专业学习的阶段。否则很可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中面临解决低级问题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本应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的尬尴处境。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