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风电运维行业痛点明显,痛点来源一为作业环境具有难度系数和特殊性,显现为应急操作难、安全风险大、天气因素导致响应效率低等诸多难题;二为行业规模还未完全显现,所以发展还处于初级粗放阶段,缺乏高效、专业、智能的途径来解决操作环境特殊带来的天然问题,最终体现为效率低和成本高企,直接关系到整个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收益和良性发展。
针对我国海上风电运维目前发展阶段面临的痛点,再参考欧洲海上风电运维的经验,可以总结出发展的趋势为提升行业的规范程度和标准水平、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提升精准程度和效率、用专业装备来解决可达性难题,而且面对行业参与者众多、各自为阵、散杂乱带来成本高企的格局下,具备较强统筹能力的综合运维商会具备领先的竞争优势。
痛点一:安全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海洋环境恶劣,如盐碱海浪的侵蚀腐蚀、台风的肆意破坏等,风机被破坏的概率提升,维修的难度也加大。运维操作人员在复杂的环境中高空作业,强大的风力使得作业人员承受巨大压力,存在高空跌落的风险;风电设施具有带电的特性,不当的操作也会造成触电事故;运维船舶目前专业化程度不够,很多船舶属于传统船舶,在海上强风浪区抗波性差且停泊能力不足,造成海上运行安全风险,也是造成事故的难点之一。
海上风电运维包括内容庞杂,涉及多种行业领域,如海洋工程、船舶、电力、风力检测等,对于运维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安全救援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整个运维行业操作标准不一,人员素质不齐,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未来海上风电深水领域发展,面临更恶劣的运维条件和更严峻的运维挑战,安全运维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非常重要和突出的问题。
痛点二:运维效率低下
海上风电的运维作业受台风、潮汐、团雾、雷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同时作业地带会存在大幅浅滩,且潮间带各潮汐影响明显,作业通达性存在难题,交通设备选择困难,所以海上维护作业的有效时间有明显的窗口期限制,受制于多种因素,且我国海上风电运维还处于发展粗放阶段,精细化程度不够,所以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维修不及时就会造成发电量的损失。
海上风电运维效率不足的具体原因如下:(1)检修模式以计划为主存在滞后性。海上风电运维实际操作中仍主要采用和陆上风电一样计划检修为主、故障检修为辅,这种计划性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会产生故障发现滞后导致维修不及时;(2)运维数字化程度不够,虽然近几年随着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应用于致力于做到状态监测并提前预警,但仍然存在海上风机运行数据孤岛、经验知识库匮乏的问题;(3)交通工具的可及性不够导致窗口期更为有限,欧洲专业运维船舶的使用已较为普遍,我国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非专业船舶耐波性、可载性难以支撑运维计划的有效执行。
痛点三:运维成本高企
海上风电运维成本是陆上风电的2-3倍,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运维费用包含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占到总投资约20%-25%,仅次于风电机组采购成本,运维成本的降低对于降低海上风电项目LCOE具有重要影响。海上风电运维成本包括大部件更换、船舶运维、备品备件和其他管理成本,修理费用占维护成本约50%,船舶运维占比达20%。
具体运维成本高的原因如下:(1)机组故障率高导致维修费用高,风电设备易受盐雾、台风、海浪、雷电等恶劣条件影响,风电机组部件容易失效导致维修工作量大;(2)海上风电运维需要船舶实现,且不同的情形配置不同类型的船舶,船舶的应用要求投入成本或者租赁成本;(3)海上风机的维护模式仍以定期维护和故障检修的“被动式运维”为主,缺乏有效的故障诊断和远程预警能力,会造成维护成本高、电量损失大等突出问题,影响项目发电收益。
痛点四:专业人员不足
海上风电运维操作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风机专业维护人员,对风机状态能够准确掌握,能够判断不同风机的不同故障,对故障数据熟悉和识别,同时施工人员还要熟悉掌握设备维修和部件更换技能,按照规范标准实施操作。
我国目前缺乏专业的海上风电运维团队,海上风电运维基本参考陆上风电的经验,操作人员专业素质和维护管理能力不高,工作效率不够、维修周期长。此外由于整个行业的参与者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和行业培训,专业人才的培育速度跟不上行业规模的扩增速度和发展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