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教网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阿凡达2: 育儿科教片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1-10 1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角老蓝和她妻子有四个孩子:长子、次子、长女(收养)、小女儿,他们是幸福的一家、吉祥四宝。
长子和次子虽为亲兄弟、年龄相仿,但迥然不同。
老大是父母眼里完美的长子:有责任、听父母话、会照顾弟妹;身肩长子责任的他,不仅被父亲老蓝认可,在族中也有声望,是个服从上级安排的勇猛的斗士。
老二则天生“反骨”,是个叛逆小青年。族人出去剿匪,他不服从上级的军事管理,总是自作主张,害得亲人差点丧命;全家为了躲难离开家园、寄人篱下,老爸让他少惹麻烦,他却为了保护妹妹“被迫”动打架挑事儿;不让他接触海洋里的危险生物,他非要和危险生物做朋友、还让危险生物带着他四处在海里浪;不让儿子参与大人之间、种族之间的战争,他却屡次触了逆鳞,非要冲锋上阵。
你要是亲爹妈,估计也会偏爱老大更多一些吧。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些论调:二胎家庭里“老大自私,老二聪明”、“老大憨厚、老二精明”、“老大霸道、老二会看眼色”。
且不论这些论调是否具有科学根据,但足以证明孩子之间会因为自身天性、出生先后、家庭环境等不同被塑造成截然不同的人,这其中父母对每个孩子的态度尤为关键。
就像阿凡达2里的老蓝,怎么也想不到,他只是嘱咐二儿子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现在寄人篱下,你少惹麻烦、友善一点。结果,新家园主人的儿子和同伴们把老二骗去偏僻的海域,让他身陷被海洋凶猛生物袭击的危险,差点丢了性命。
14岁的孩子,正当青春期,易冲动、不听劝;但同时,14岁又是一个可塑性最强的“造型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积极向外探索,希望通过外界的回弹来确定自我、获得社会属性,同辈、同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尤为重要。正如米歇尔.伊卡德说的“12—15岁的孩子为了能加入同龄人的社交圈,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教青春期的孩子收获一份终身难忘的友谊,而不是一份“致命关系”呢?
米歇尔.伊卡德对父母给出了一些建议,关于友谊,家长应该让青春期的孩子明白:
1. 让孩子不要把友谊理想化。太多影视剧作品里都会塑造完美的友谊——有趣、互相鼓劲、特立独行、永远忠诚于对方,但现实现实中初中生的友情跟网飞电影中所呈现的可不一样,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友情是有起有伏、有不足的,现实中的友谊不是书中或电影中所刻画的那样。
2. 让孩子意识到他不需要跟任何人都做朋友(或者对任何人都友好),但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有尊严的对待。尊严和尊重是有区别的,教养专家Rosalind Wiseman告诉青少年,尊重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尊严是人与生俱来的。
3. 让孩子学着跟不同的人交朋友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求。最好的朋友并不一定只有高踞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一个。只要是通过长时间相处能互相信任,并走进友谊核心圈的人,都是最好的朋友。
4. 让孩子知道朋友之间的情谊的确美妙,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给双方留有余地,一刀两断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毕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峰回路转,友情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